一、温度校验装置日常维护要点 1.运行状态检查
-制冷系统:定期检查压缩机运行声音是否异常,观察冷凝器、蒸发器表面是否积尘。若采用风冷冷却,需清理冷凝风机及散热片;若为水冷冷却,需确保进水压力、温度及流量稳定,并定期清洗冷凝器内部水垢。
-加热系统:检查电加热管或加热板是否老化,测试线路绝缘性能,防止短路风险。
-循环风机:确保运转平稳,避免因风道堵塞导致箱内温度不均。
-传感器与检测元件:使用标准温度源(如干湿球校准仪)定期校验高精度温度传感器(如铂电阻PT100)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,误差超过±0.5℃时需调整或更换。
2.密封与电气检查
-密封胶条:定期检查门封条是否老化、变形,及时更换失效胶条,防止冷热空气泄漏。
-电源系统:检查电源插头、插座及线路是否完好,避免接触不良或短路。确保接地良好,防止静电积聚。
-控制系统:测试显示屏、按键及指示灯功能,定期备份控制程序数据,更新软件系统以提升稳定性。
3.安全防护装置测试
-每月运行温度校验装置自检程序,记录压缩机、加热管等核心部件状态。
-定期测试超温保护、过流保护、漏电保护等装置,确保异常时能及时切断电源。
二、温度校验装置清洁流程与注意事项
1.外部清洁
-表面除尘:使用吸尘器清理散热孔、控制面板缝隙的灰尘,避免堵塞影响散热。
-外壳擦拭:用中性清洁剂稀释后拧干抹布擦拭外壳,顽固污渍可用75%医用酒精棉片轻擦,避免液体渗入按键缝隙。
-门封条处理:用棉签蘸取酒精清理霉斑,擦干后涂抹硅脂防止老化开裂。
2.内部清洁
-内壁与搁板:取出样品架、托盘,用软毛刷清除角落积尘,蒸馏水擦洗内壁,禁用钢丝球以免划伤涂层。
-水垢处理:白醋或柠檬酸溶液浸泡结垢处15分钟,软化后擦拭;顽固污染物可用异丙醇(IPA)溶剂处理,完成后通风。
-加湿器与水箱:排空存水后拆解加湿器,刷洗电极片和水位浮球;水箱用蒸馏水冲洗3次,每月使用专用除垢剂浸泡1次。
-排水管:用细长软管刷疏通,确保排水畅通无滞留。
3.传感器与滤网清洁
-湿度传感器:用酒精棉轻拭探头表面盐分结晶。
-湿球纱布:更换为洁净蒸馏水浸透的新品。
-滤网更换:粗效滤网每月清洁,高效HEPA滤网每半年更换。

三、温度校验装置正确存放方法
1.环境要求
-温度与湿度:存放环境温度控制在5-35℃,湿度低于85%,避免冷凝水结冰胀裂管路或高湿导致霉变。
-通风:设备四周预留至少50cm空间,禁止堆放杂物影响散热;覆盖防静电罩布,重点保护控制面板和散热口。
-避光与防振:选择阴凉、干燥位置,避免阳光直射;远离振动源(如大型机械),地面平稳坚实,必要时铺设防振垫。
2.封存前处理
-干燥处理:打开排水阀,用气泵吹干加湿水槽;运行制冷系统10分钟,蒸发器结霜后手动除霜,避免冰晶膨胀损坏翅片。
-部件检测:对镍铬合金加热管进行短路检测,阻值偏差>10%时需更换。
-电源处理:拔掉主电源插头,用绝缘胶带封堵插座孔洞。
3.长期存放管理
-干燥剂使用:在箱体内放置硅胶干燥剂,每月更换并记录湿度卡颜色变化。
-监测与预警:部署温湿度传感器,数据接入实验室管理系统,超限自动推送警报。
-振动监测:在压缩机、风机等关键部位粘贴振动监测贴片,定期扫码读取状态。
-维护档案:建立“一机一档”,记录清洁时间、部件更换周期及异常情况。
四、温度校验装置特殊环境处理
-高湿或粉尘场所:增设防尘罩或防护外壳,减少灰尘进入;使用除湿设备或加装空调调节环境湿度。
-腐蚀性气体环境:避免设备暴露,定期检查金属部件腐蚀情况,必要时涂覆防锈漆。
五、温度校验装置维护周期建议
-日常:每次试验后清理内部残留物,检查门封条及电源线路。
-每周:清洁外部表面及通风口,测试安全防护装置。
-每月:运行自检程序,备份控制数据,更换粗效滤网。
-每季度:校验传感器精度,清洗蒸发器、冷凝器及加湿器。
-每半年:更换高效HEPA滤网,全面检查制冷剂压力及加热元件状态。